4月15日,高校劳模文化育人工作推进会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莫负春,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市总工会巡视员杜仁伟、副主席李友钟,市教育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向群,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处长曹荣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长刘向兵,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曾峻,校领导宋宝儒、吴沛东,上海部分高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等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宋宝儒在会上介绍了我校劳模文化育人的工作情况。
围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新时期劳模精神的创造性提升及其社会认同、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尊重劳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文化育人等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此次会议得到文汇报、上海观察、青年报、劳动报、央广网、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近年来,学校着重围绕如何传承学校劳模文化育人的优良传统,让劳模精神在学校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展开工作。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劳模文化育人建设。
将劳模文化育人的建设与弘扬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学校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等系列纲要性文件。明确要强化凸显劳模文化育人的重要地位,将劳模精神的育人工作融入“三个课堂”。思路是结合自身特有劳模育人资源、育人传统和人才定位,通过机制建立、环境营造、实践参与等,逐步形成“教师研究劳模、教材诠释劳模、教学展示劳模、实践走向劳模、学生口述劳模”的劳模文化育人体系。
将劳模文化符号注入校园环境建设之中。学校注重建设具有强烈劳模文化印记的“一一二三”校园文化符号,并赋予其文化内涵。即“一面墙”:130余位劳模校友展示墙;“一抓斗”:起帆抓斗;“两个馆”: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和校史陈列馆;“三座桥”:起帆桥、文武桥、竑德桥,分别以著名校友包起帆、李斌、郁竑、孟德和名字命名。这些文化景观、设施的建设,有效增强了师生对劳模文化育人的认同。
劳模精神融入学校思政教学体系。学校从教材、课程、师资三方面着手,将劳模精神的弘扬融入学校教学体系。以劳模精神为主线,研究制定思政课教学体系重组方案和教学实施计划,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教材,组建劳模讲师团。
第二,丰富内容和载体,用“三个课堂”覆盖育人全过程。
贯穿思政第一课堂,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改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劳模精神与职业信用》、《劳模精神与创新创业》、《工匠中国》等劳模文化育人课程。目前,有近11000名学生修读了该系列课程。《工匠中国》系列精品课程,被纳入上海课程思政改革的“中国系列”课程之中,并申报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一方面,依托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作为思政课现场教学场地。另一方面,创设大学生从入校直至大学毕业都能接触劳模的教学环境。2015年以来,我们先后邀请了60多位劳模走进校园,通过设立“劳模大讲堂”、开展“劳模进班级”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让劳模走到学生身边,为学生讲述成长经历、分享人生阅历。特别是每年新生开学,3000多名新生共同聆听全国著名劳模包起帆为新生上的第一堂思政课“明天你也是劳模”,成为学校的惯例;每年毕业季,我们还会邀请杰出劳模校友与学生交流探讨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
丰富实践第二课堂,使劳模精神从具象化体验转化为行动力量。学校注重学思结合,知行转化,通过采访劳模、体验劳模、师从劳模等精心策划劳模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劳模育人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实效性。采访劳模,编辑出版相关书籍;体验劳模,建立校内外劳模育人实践基地,聚焦劳模和普通劳动者,开展体验式社会实践项目。如,我校艺术学院连续四年开展“画笔下的美丽上海——为劳动者绘职业群像”社会实践项目。学生到现场为工作在最前线、最基层的医护人员、环卫工、消防员、交警等职业群体画速写,从中涵养正确的劳动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从劳模——探索人才培养导师制,聘请劳模担任学生的人生导师、学习导师和职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通过学生党员与劳模结对、毕业生代表向劳模“拜师”等形式,促进学生个性拓展和全面发展。
打造网络第三课堂,拓展网络、新媒体育人新平台。通过建设劳模电子资源库,打造校园新媒体劳模育人特色栏目,将劳模精神融入网络文化空间第三课堂。目前,研究建设劳模电子资源库和劳模文化知识专题库,为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支撑。学校官方微信、微博开设了“走进劳模”特色品牌栏目,易班平台开设“网上劳模之家”栏目,以更贴近学生的语言讲述劳模故事,展示劳模品质,延伸劳模文化育人的传播空间。
第三,注重理论研究,成立劳模文化研究中心。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学校专门组建劳模文化育人研究团队,设立专项经费,积极开展关于劳模文化育人等课题研究。近年来,经市总工会、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批准,成立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机构设在我校。中心成立后,以劳模、劳模文化、劳模精神为主题开展研究,先后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教育研究——以劳模精神教育为例》等9个项目获批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上海学校德育重点攻关课题,取得一批理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