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90后00后志愿者们燃起来了!他们花式喊话、紧急出征、为爷叔换药……

发布时间:2022-03-19 分享至:
        2022-03-19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蕾 黄杨子 徐瑞哲

  校园内,“花式”喊话测核酸、“蓝马甲”收拾餐盘;社区中,为隔壁爷叔换药、百名大学生核酸检测志愿者出征……无论在校园内,还是社区里,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大学生担当各种志愿者,加入到“抗疫”队伍中,守“沪”上海这座城市。

  【火速集结,百名大学生PCR志愿者出征】

  3月17日-19日,来自上海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超百名大学生PCR核酸检测志愿者纷纷“出征”,紧急扩充全市核酸检测队伍,守“沪”上海。

  17日深夜,学校收到一份“关于招募大学生PCR检测志愿者”的紧急通知。“确认守‘沪’!”3月17日晚,一条条报名信息在华东理工大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微信群中接龙,超100名学生第一时间积极响应。由生物工程学院52名本、硕、博学生组成的华理第一批PCR检测志愿者服务队迅速集结完毕,这也是上海市第一家开赴现场展开志愿者服务的高校PCR检测志愿者队伍。“接到学校的出征通知,我非常振奋。很荣幸能够成为逆行支援核酸检测队伍中的一员,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PCR检测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生物工程学院博士后左芳婷说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后,短短3小时内就有300余人参与了报名,经过认真考量和遴选,最终组建了一支由基础医学院研究生为主体,博士后、青年教师和本科生为补充的医学院80人志愿者队伍。3月18日当晚,一支20人的核酸检测工作志愿者队伍连夜出发,他们都是90后,党员覆盖率达到35%,应援进驻位于宝山区的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开启紧张、忙碌而又充满挑战的PCR检测工作。

  3月18日当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核酸检测志愿者火速出征。

  18日凌晨1点半,上海科技大学志愿者招募令发送到了各工作群、学生群。截至18日21时,学院已收到227条报名信息。3月18、19日,上科大59名PCR志愿者先后赶赴检测机构承担检测任务。2021级博士研究生田维雅说:“作为学生,我们一直是被保护、被呵护的,所以我希望能通过参加检测志愿者活动,用技术的力量实现科技报国,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经过培训,即将开始核酸检测工作的陈紫婷、张军进等同学告诉记者:“每天送来的样本,都要全部检测完毕,有可能会通宵,我们会加油干的!”

  【校园内:“花式”喊话、“蓝马甲”收餐盘】

  沪上高校不少封闭、准封闭管理,学生志愿者主动分担“防疫”重任。

  “你还在等什么?快去做核酸吧!不要999,不要99,方便快捷的核酸检测免费送给你!”“9号楼!是9号楼!去17号楼后面做核酸吧,姐妹们!”

  3月16日,华东师大闵行校区进行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化身“大白”的学生志愿者都参与到核酸检测维持秩序和校内送餐等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华东师范大学2020级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韩亚鲁同学在志愿服务时,用纯正花式播音腔进行大喇叭喊话,他说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尽快集合完成核酸检测,也希望用轻松的表达为大家加油鼓劲!

  “若有战,召必回!”李嘉兴是华东政法大学研二学子,同时也是一名退伍兵。他说:“当得知华政封校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能帮上什么忙。”李嘉兴这次抗疫征召“入伍”,当天下午5时多就开始了工作。从下午到晚上,他先后在五期公寓20号楼、华政北门、体育场外围轮岗。虽处夜色之中,但仍然能够看到他的防护服内满是水汽,额头上也沁满了汗珠。战“疫”之时,虽已退伍,但他们身上的毅力和纪律从未褪去。

  而在上海海事大学食堂里,一群大学生志愿者“蓝马甲”正在忙碌着。他们有的在食堂中巡视,轻声提醒同学们注意戴口罩、交叉就餐、排队时注意间距;有的穿梭在桌椅间,收拾餐盘、清理桌面、接过食堂阿姨手中的餐盘推车。

  原来,因小区封闭,不少食堂后勤不能来上班,“人员减少了近四分之一。”为此,上海海事大学先后召集了662名食堂督导志愿者和435名食堂服务志愿者。担任食堂督导志愿者的物流工程学院郭谨同学说,“食堂是防疫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特殊时期做一些意义非凡的事情,值得!”商船学院的杨耀威同学负责帮助食堂阿姨清理餐后垃圾,他说:“我感受到了食堂阿姨工作的不易,我愿和其他同学们一起,以劳动抗疫守护安全校园。”

  【社区志愿者中也有00后身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在社区核酸检测点维持现场秩序、引导检测路线,时刻提醒前来做核酸的居民戴口罩、保持距离,安抚大家排队等候的情绪并做好疑问解答,还要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扫码登记信息……这都是社区志愿者钱晨一天的工作。一天下来,嗓子沙哑了,站得腰酸背痛,可钱晨嘴角依然挂着微笑。

  

  二工大的学生在社区和妈妈一起当志愿者。

  钱晨是华体会体育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大一学生,看到疫情期间身为社区工作者的妈妈几乎是“连轴转”,她毫不犹豫地报名自己所在社区——嘉定镇街道嘉中居委的核酸检测点志愿者,她说:“在2020年初疫情刚发生时,我妈妈就加入这场战‘疫’,当时我还是个高中生,现在我读大学了,这次能有机会和妈妈一起并肩抗疫,感觉很光荣也很自豪。”在社区检测点,响起了钱晨一遍又一遍的温馨提示:“请大家把手机打开,二维码调最亮,保持间距,戴好口罩……”其他工作人员感觉到,这位志愿者虽然年纪不大,但做事却认认真真,踏踏实实。钱晨妈妈表示:“很高兴看到女儿主动请缨,从2020年的高中生到2022年的大学生,我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成长与担当,很欣慰。”

  沈莹是交大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一名青年老师,在社区招募防疫志愿者时,作为有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志愿者很累,但看到大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相互鼓励加油,相信很快就能云开‘疫’散。”电话那头,沈莹信心饱满地说道。

  “我可以去做志愿者!”“我准备了一份小贴士,现在就发群里!”“我现在就去给隔壁楼的爷叔换药!”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当面临着暂时的困境时,封控不封行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师生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在以交医之名,温暖着这座深爱的城。居家上网课,同学们在完成繁重课业之余,用未来执手术刀的手,提起画笔,绘出了一份份形象生动的防疫小贴士。这些通俗易懂的小贴士立刻被广泛传播,大家纷纷点赞,“画得太有才了!三件套,五还要,阿拉通通都记牢啦!”

      原始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63034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