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7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开出中国抗疫、乡村振兴等新课程,打造“中国系列”课程升级版。
“我是80后,从小生活在苏州河边,见证了苏州河水由浊变清,岸变绿、景变美的华丽蜕变,亲身感受到了上海十年攻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民城市历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真的做到了清水为民、还岸于民。”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也是上海劳模学院2022级学员,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主任杨戌雷,日前回二工大校园为师生宣讲。
这是上海高校校园里冒着热气的最鲜活课堂之一。2022年秋季学期起,上海面向全市高校本专科生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在学时学分配备、授课团队、保障支撑等方面,将开设课程作为办学治校的重大政治任务。此外,在“锦绣中国”“中国智慧”“岐黄中国”等100余门成熟课程基础上,开出中国抗疫、乡村振兴等新课程,打造“中国系列”课程升级版。
问题导向现场答疑
“请问老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想问一下,我们如何去平衡和协调文科和理科之间的地位问题?”党的二十大后,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超级大课堂“本色与特色”在上海海洋大学进行中,同学发问。
“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问。我的观点是坚持文理并重。马克思曾讲过,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将是一门科学。”上海海洋大学青年教师李玉铭当场回答,“马克思所讲的人的科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人文社科……我们要回到以人为本的精神怀抱,将‘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延伸、拓展、复归。”
当天,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的4支临港高校团队依次登上讲台,回答同学们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因何而立问题。特地赶来的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勇补充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通过发展自然科学,更多实现科学技术的自立自强,国家硬实力有了很大增长……自然科学是硬实力,社会科学是软实力。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为自然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也要在软实力方面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已开十多期的超级大课堂授课形式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马院牵头、多元协同,把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党政干部聚在一起,学科协同、队伍协同和校际协同,诠释“三全育人”理念,同时强化问题导向,针对性答疑解惑。“我感受到年轻大学生对理论的渴望和探求,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有远见,老师们回答既全面又深刻。”“思政锐观察”环节特邀嘉宾、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南京政治学院博导孙力兴奋地说,“我们这代年轻人对党的理论真学、真信、真用,没有躺、没有卷,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更在年轻人身上。”
除了开设专门课程,上海建强必修课程。不仅根据学校实际、学生需求,组织骨干教师共同研究思政必修课各章节如何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还建设系列课程,比如指导华东政法大学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上海财经大学探索设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等专论课程和个论课程。
最好的学就是讲
把“臭河浜”变身“生活秀带”守护碧水安澜,把食品零售做成“壹食壹品”彰显“上海温度”……党的二十大代表带着“接地气”的故事走进自己的大学校园。除了在苏州河边长大的杨戌雷,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第一食品南京东路旗舰店“一盒上海”“壹食壹品”专柜柜长郁非,也是上海劳模学院2022级学员,她说:“作为党的二十大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所见所闻、所思所获。”
面对师生,郁非宣讲说,从一名普通售货员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是一名劳动者、一名基层党员至高无上的荣誉和使命,“我要坚守柜台扎根基层,用贴心的‘上海服务’让四方宾客感受暖人的‘上海温度’。”杨戌雷也表示,如今成为水环境治理从业者,努力当好行业发展“领路人”,引领身边职工群众岗位创效,不断破解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发展瓶颈,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守护申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近距离体验“热气腾腾”的宣讲,二工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20级研究生戎钰收获满满地说:“身为党代表和全国劳模的他们,在工作中体现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也令我感佩。”作为二十大精神学生宣讲团宣讲员,戎钰也表示,将用青年视角和青年话语,更好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更多同学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最好的学就是讲”,近年来上海激励学生在学理论、讲理论上当先锋,高校学生成为校内外理论宣讲的“生力军”。目前,全市在高校遴选了65支队伍、4000余名学生讲师,组建形成市级大学生“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联盟,安排资深专家担任导师、指导集体备课,他们将活跃在校园中以及社会广阔场所传播二十大精神,向全社会辐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魅力。
班会课也是好讲台
“2035年,我国要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对于我们高校来说,就是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东华大学成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时,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带头上讲台做首讲。校党政领导、思政课教师、关工委老同志、专职辅导员……东华大学宣讲团集结了26位政治素质高、宣讲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专家、老师,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有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还有与新中国同龄的老教授,以及刚过而立之年的优秀“青椒”。
不止这样多元主体参与的“高配版”专家宣讲队伍,东华还组织关工委“银发”讲师团、“学习进行时”及“领雁先锋”学生理论宣讲团等近20个师生宣讲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宣讲矩阵,进行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靶向”宣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是学校第一次把辅导员吸纳到校级宣讲团队伍中。“有幸成为宣讲团的一员,我感到责任非常重大!”纺织学院专职辅导员魏金婷认为,作为一名一线思政工作者,要用青年学生喜爱的话语方式和生动素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创新理论有滋有味、有趣有料地传递给学生,努力筑牢学生思想的“万里长城”。
有辅导员就有班会课,这也是一个个好讲台。上海还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举行上海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展示活动,决赛中来自沪上7所高校的10位辅导员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助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主题出发,与自己的学生一起参赛,把日常小班会搬上思政大讲堂。
班会上,同济大学辅导员徐剑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同包括高铁在内的中国铁路发展史相融合,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认同、加深专业理解、树立专业报国情怀;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黄雨艳则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解读引入,带着师范生“走进”教育家廖世承在专业、职业、事业三个维度的生涯故事,凸显中国道路上的师范担当;华东师范大学辅导员王佳宁还利用“翻转课堂”形式,引导包括来沪留学生在内的中外学生探究上海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未来发展定位,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故事”讲述者和传播者。
原始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6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