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3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马平川
6月10日,“今潮非遗 精致生活”浦东新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拉开帷幕。华体会体育师生应邀参加活动,组织学生社团、礼仪队、志愿者为共建单位的文化活动赋能助力。开幕式授牌仪式上,二工大被授予“上海绒绣传承培训基地”,并成为“2023年浦东新区非遗文化产品设计征稿活动协作单位”。
深挖非遗资源 研究非遗传承传播新形态
新时代高校对非遗最好的保护传承,就是不断激发年轻人走进非遗、传承非遗,创造非遗走进人民生活的新形式;对非遗最好的传播,就是利用所学知识,充分研究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创造出属于时代的非遗传播新形态。
此次“上海绒绣传承培训基地”授牌单位共11家,二工大是上海唯一一个获得授牌的高校。2019年11月,二工大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五年来,该校依托校地共建的上海市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校内培育非遗研究智库、开设非遗课程、建立非遗社团、组织非遗活动等,以非遗为内容在高校育人路径上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用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上海文化繁荣。
注入年轻活力 助力非遗文化集市新形式
2023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本次浦东的主题活动为期两天,全区83个非遗项目及多家热门美术馆、网红文创单位云集,全天安排各种展演、体验、汉服变装巡游等活动。今年浦东的非遗活动格外注重与年轻人互动,希望通过符合年轻人生活方式、兴趣品味的活动形式,号召年轻人走进非遗、感受非遗、爱上非遗,让非遗在年轻人的参与中焕发全新生机。
活动中,二工大积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社、雅仪华韵汉文化社,精心策划了多种参与性、互动性强的传统文化项目,在现场为市民提供汉服体验、团扇制作、投壶游戏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展现了高校年轻群体保护、传承非遗的热情,为活动注入了年轻活力,助力非遗文化集市展现新的形式、获得新的吸引力。
建设系列课程 构筑非遗传人培育新体系
6月10日上午,第七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活动“绣外慧中——上海绒绣环球旅行记”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同步开幕。此次绒绣大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共同主办。展览展出了100余幅绒绣作品、精美文创产品近30件套。二工大学生应邀参加了“百人接力绣”活动,在绒绣传承人包炎辉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绣制绒绣作品《绣出多彩世界》(作品规格189×83.5cm,约1.6平方米)。此次接力活动也是该校非遗系列课程之一——《走进非遗——上海绒绣》美育成效的集中展示。
2019年以来,二工大积极挖掘非遗项目的育人资源,先后建设了《走进非遗——上海绒绣》《走进非遗——海派剪纸》《走进非遗——上海民间音乐》《走进非遗——上海民间故事》《走进非遗——文创企业实践》系列课程,非遗课程已初具规模,并积极构建校内外师资“旋转门”,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进校授课,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暑期实践、挑战杯等各种项目,逐步构筑起培育非遗年轻传承人的教学、科研体系。
借力高校智慧 探寻非遗文创设计新思路
为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精神内涵,使文化创意产品成为高校师生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二工大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2019年以来,该校设计了多款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此次主题活动中,二工大成为“2023年浦东新区非遗文化产品设计征稿活动协作单位”,将与上海市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大学、东华大学等单位和高校一起,共同探寻非遗文创设计的新思路、新创意,为推动高校智慧赋能文创产业作出更多贡献。
据悉,2024年二工大将承办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绒绣协会等主办的“上海绒绣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以上海绒绣项目为核心内容,选取项目技艺、历史沿革、内容主题等适合文创产品开发及包装创新设计的元素,根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求,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设计一批适应新时代发展,符合现代人审美品位的文创产品,让非遗重新走入人民生活,努力实现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未来,该校将进一步挖掘、整理上海非遗资源,将非遗项目更好地与教学科研结合起来,聚焦其育人功能并进行更深入研究,进一步建设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引领师生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工作,提高年轻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获得感,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