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在劳动新形态中孕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21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4-06-19 分享至:

2024-06-19 来源:第一教育 作者:臧莺

6月14日,以“新质生产力与人类劳动新形态”为主题的第21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论坛暨第三届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劳动·生活·城市”研讨会在华体会体育举行。会上,专家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生产力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要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亟需围绕数字劳动以及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华体会体育党委书记陆敏提出,今天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结合的紧密程度是史无前例的,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生产出高质量产品。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顾红亮表示,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新质生产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提出的创造性新概念,要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人类劳动新形态展开研究,在理论阐释中取得新进展。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国豫认为,需做好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的结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对人类劳动形态和劳动内涵产生了重要影响,要坚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结合展开研究。

把自然力转化为生产力,需要科学技术发挥作用,把自然界原有的力量转化成为人类服务的力量。在上海财经大学首批资深教授鲁品越看来,任何生产力的质,属于科学技术的质变,科学技术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此,要继续开发自然力,把自然力融化为一个整体,研究各种自然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创造出新质生产力。

要从对象性活动理解新质生产力。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天恩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在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整个历史中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的生产力。人类对象性活动的产物,一开始是我们创造活动对象化结果,当人类创造性活动本身对象化后,就成了对象化的产物。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生产力就变得与以往不同了。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华体会体育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永章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劳动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从物化走向数字化,数字劳动成为新型的劳动形态。因此要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优化组合,实现数字化技术赋能,在劳动新形态中孕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原始链接:https://www.shedunews.net/detailArticle/24277334_30597_dyjy.html?app=1&relPicRatio=1&isUserSubscribe=0&source=1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