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二工大通识大讲堂“半亩方塘”系列讲座:传承民族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

发布时间:2024-10-08 供稿: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 分享至:

主    题:传承民族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

时    间:2024年10月9日 13:30

地    点:19号楼201会议室

主办单位: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通识教育中心)

主 持 人:王婷娟 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主讲人:蔡丰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专业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与体系建设、社区发展与文化产业等。近年来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上海社科基金项目“上海都市民俗研究”“吴越文化东传与流布”“城市语境中的民俗保护”“上海城市民俗史”“城市民俗文化产业研究”等。

近年来撰写与编著的著作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城市语境下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上海城市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上海城市民俗史》《上海港码头号子》《龙华庙会》《上海剪纸》《海派黄杨木雕》《上海田山歌》《浦东绕龙灯》《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等。

内容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劳动、智慧的结晶,它以一种非物质的形式使祖先文明得以保护和传承。至2023年12月,中国拥有世界级非遗项目43项(含代表作名录项目和急需保护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1557项;四级名录体系项目近90000项。成为当今世界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如和谐精神、智巧精神、崇文精神、尚美精神等,它们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这些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是世代相传的民族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包含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在内的群体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打印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