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季学期,国际交流学院的课堂由线下搬到线上。在学校的部署指导和学院的统筹安排下,学院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结合学院师生的实际情况和学院前期积累的线上教学经验,制定了详细周密的线上教学方案,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统一思想,共克时艰
根据学校安排,在本学期开始前,学院领导和教师就如何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应对在校教学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线上教学资源,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统一意见。学院全体教师对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不同特点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才能达到良好的在线教学效果。因此,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座谈会、班级学风建设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心和使命担当。通过学院会议、线上教研活动、“一课一案”、在线听课、每日统计等举措推进教学工作。要求全体教师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育人,通过每门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转变思想认识,提高线上学习专注力,提升上课效率。同时,学院教师充分发掘和利用多样化的线上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将课程资源打造为精品在线课程。
鼎故革新,“云”中取道
面对线上教学带来的挑战,国际交流学院教师们迎难而上,针对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准备,集思广益,根据各年级特点和各学科的任务,在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的带领下组成教研团队,发挥创新思维,将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技术、思政导向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将内涵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呈现给学生。
张田田老师本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根据“基础宽厚、重点突出”的原则,张老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多媒体资源,注重理解诠释、分享成果,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生的“用”三者有机结合。教师主导“学情判断-搜集资源-PPT录播-课堂答疑-布置作业-作业展示”等环节的设置,学生遵循“观看录播-课堂学习-实操训练-巩固练习-完成作业-产出导向”等环节学习,师生高效配合,共同完成线上教学。线下,张老师也会耐心回答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他们找寻资料,答疑解惑。
《现代汉语II》课程门户与课堂讨论
张老师认为,语言对于宣传防疫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她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第二课堂,和学生们积极探讨通过语言传播和普及抗疫相关知识的方法,传递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做语言文化传播的使者。师生共同创立了“语言文字规范使用小贴士”公众号,开辟了与疫情防控有关的“新词新语”栏目,让同学们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语言的力量为防疫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生搜集的有关防疫的新词新语
线上的课堂如何更富趣味性,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姚若冰老师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姚老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尝试在学习通预先发布下节课的讨论主题,同学们就主题展开讨论,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评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对需要精读的代表性作品,姚老师会提前发布主题,学生分组合作进行作品汇报。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新一轮的思考探讨,最后由学生在学习通互相打分。这样的教学方式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在分享和讨论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讨论题评分与直播授课
孙晨阳老师在教学过程坚持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的问题。他围绕学习通、腾讯会议、微信等平台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每节课堂上的表现都将转化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中国古代文学》直播授课
《走进一带一路》课程中学生的汇报
马思鸣老师的《基础汉语》课程面向留学生授课。进入线上授课后,由于课程面临着国内外时差和网络状况不稳定的问题,马老师不仅开设了腾讯会议直播,还会将课程要点全部用语音和文字的形式发送到留学生课程微信群中。此外,为了方便同学们及时预习与复习,马老师将所有的课程以录播的形式上传到学习通中。课堂上,师生共同攻克难关,学习标准普通话的同时,也共同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基础汉语》课程知识点
柳承吟老师聚焦学生个性化需求,利用各类教学资源,网课上出特色。她讲授的《跨文化交际(全英文)》课程,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综合了多种材料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充实,成效显著。在《汉语II》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对象只有一名学生,柳老师时而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而化身“同学”与学生互动,承担起“语言陪练”的角色。在讲授《中国概况(全英文)》的过程中,柳老师在现有在线课程的基础上,融入CGTN等官方平台的全英纪录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同学们的课堂体验。
《跨文化交际(全英文)》课程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增加教学内容
《中国概况(全英文)》课程丰富的教学资源
柳承吟老师线上授课
童欣婕老师整合多种资源,创新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走进一带一路》课堂上,她提前将教学视频和弹窗测试题剪辑在一起,以便及时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速度,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她组织《JULIA带你走进德国》的学生线上完成分组汇报任务,引导学生高效整理资料,高质量完成课堂汇报。
《走进一带一路》课程上的弹窗测试题和学习通中的互动
张婷婷老师讲授的《对外汉语词汇与汉字教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技能、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必修课。疫情当下,取道“云”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操练兴趣,张婷婷教师选取了更多的优质课堂教学视频。同时,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程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课时,用来为同学们做模拟演习,并布置了应用性较高的线上作业——撰写“SSPU国际交流学院学生乐园”公众号中“汉字与汉字文化系列”板块的微信推送。这些举措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了同学们的应用能力,为更好地培养“知华、友华”留学生打下基础。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知识点 与 “汉字与汉字文化系列”微信推送
何晓璐老师在《英语精读II》线上教学过程中,注重将语言与文化结合,选取趣味性较强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揣摩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线上教学的效果。
《英语精读II》的知识点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国际交流学院始终本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宗旨,不断以校园文化为驱动,以夯实汉语言与中国文化教育为基础,践行学校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学生与应用性、复合型的国际中文教育本科人才。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师生在“SSPU国际交流学院学生乐园”微信公众号中开设“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国名胜古迹”“汉字与汉字文化系列”等系列板块,阶段性持续性推送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信息内容,从而锻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增强外籍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认同感,提升国际中文教育水平。
“SSPU国际交流学院学生乐园”微信公众号新开板块
国际交流学院全体教职工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守在线课堂一线,保障线上教学质量,为二工大战“疫”贡献力量。